茶艺文化 Tea . Culture

茶艺文化

您的位置:首 页 > 茶艺文化 > 茶林闲话 > 茶道精神与老庄思想

茶道精神与老庄思想
发布时间:2015-02-13   点击次数:1519次
  

茶道精神与老庄思想

追求质朴、自然、清静、无私、平和,带着浪漫精神和浩然之气,这是中国茶人共同的气质和修养,中国的茶道精神与老庄思想的影响有很大关系。

老庄思想在自然观方面无疑是相当积极的,不信“天命”,而要与天地同在。道家认为,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,所谓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。用广袤无垠和生息不断的观念鼓舞自己“长生不死”。“羽化飞升”,表现了对生命的无限热爱。这种乐观的理想使得中国的茶人注重从茶中体悟大自然之理,获得一种恬淡虚无的美感,从无为之中看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。

老庄主张“无为”,表面看来是消极的,其实不然。无为之中包含有为,包含着广阔无边的宇宙观。庄子的思想往往是天上地下,无边无际的遨游,忽而是直上九重霄汉的大鹏,忽而是游于三江四海的鲲鱼。在庄子的笔下,有着无限的空间系统,人的精神可以自由纵横其间,无论山川人物,鸟兽鱼虫,都可以与之对话。庄周梦蝶,把自己变成一只蝴蝶,梦见自己在宇宙大花园里无拘无束地漫游。巨鲲潜藏于北溟,隐喻着人的深蓄厚养;大鹏直飞九万里,象征着人的远举之志。

要达到“天人合一”,便需要茶人们虚怀若谷,追求 “忘我、无私” 的自我修养;与大自然契合,由茶釜中沫饽滚沸想到那滚滚的江河、湖海、大气、太极。后,物我两忘,忘记了茶,忘记了海,忘记了大气和星河,人、茶、器具和环境浑然一气,我中有你,你中有我,真正达到了身心愉悦,即所谓大象无形。所以,中国茶道精神要在无形处、无为处、空灵虚静中自然感受,无形的精神力量大于有形的程式。这正是受道家影响的结果。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茶道的精神,也成为民族精神,以天地宇宙为榜样,把忘我、无私视为自己追求的目标。

老庄思想是主张避世的,但应当看到,这种表面消极的政治态度后面,又有不苟同于世、愤世疾俗一面。《老子》第二十章说:“众人熙熙,如享大牢,如登春台,我独泊兮其未兆,……众人皆有余,而我独若遗,…俗人昭昭,我独昏昏;俗人察察,我独闷闷”。 庄子生逢乱世,心情很痛苦,很矛盾,在表面的洒脱下,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。故而“著书十余万言”(《史记·本传》),对当时的政治作出激烈的嘲讽和抨击。他的退隐思想,是表示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,“天子不得臣,诸侯不得友”,自己“洸洋自恣以适己”,是一则避免“中于机辟,死于网罟”;二则表明不苟同于世俗的价值观,把自己从功名利禄中退出来,保持自己的精神自由和独立人格。中国著名的茶人,许多退隐思想浓重,并不是逃避责任,而是表明不苟同世俗的人格。中国茶道精神中所追求自由的精神,与老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。

陆羽幼年也曾决心精研儒学,但当他真正长大成人后才看透了当时的社会,拒绝作朝廷官吏,而作了“陆处士”。一般人看不起伶人,他偏去作戏子;朝廷请他作官不去,偏要研究茶;别人多顾个人安危,他却为朋友不避虎狼。白居易早期参与政治,其诗歌中讽喻作品很多,笔锋直刺权贵。但自贬官之后,伤感和闲适的内容渐增,也开始以茶自适。“游罢睡一觉,觉来茶一瓯”,“从心到百骸,无一不自由”,从茶中获得了自我开解。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,曾就藩大宁,威镇北荒,并且是靖难功臣,但因受永乐帝猜忌,不得不韬光养晦。宣宗时,又上书论宗室不应定等级,宣宗大怒加责,于是为避杀身之祸而退隐。晚年在缑领上建生坟,自称丹丘先生、函虚子,后变成了著名的茶道专家。可见,茶道可让人找到艰难中生存和磨励志向的办法。

许多茶人即使作官,也经常因直谏被贬。王安石也好茶,而且很懂水品,好不容易作了宰相,却偏要变法,连小说家都叫他“拗相公”。在茶人们看来,所谓荣华富贵薄如白开水,倒不如作个自在的茶仙为好。“作花儿比作官到有拿手”(《金玉奴棒打薄情郎》),人穷,却总有几分傲气。茶人中像宋代丁谓之流的毕竟是少数,大多数茶人有一身骨气,懂得雅洁自爱。

    中国茶道精神融入了道家文化,在美丽的自然世界里遨游。他们与江流、明月相伴,与松风竹韵为友,使自己回归于大自然之中。这是对自由的向往,也符合人天真烂漫的本性。尤其在物欲横流,人心不古的现代工业社会,天真烂漫的中国茶道精神更是难能可贵。
0

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2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