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艺文化 Tea . Culture

茶艺文化

您的位置:首 页 > 茶艺文化 > 茶叶百科 > 鲜叶萎凋知多少?

鲜叶萎凋知多少?
发布时间:2015-02-09   点击次数:1665次
 

鲜叶萎凋知多少?

萎凋是制白茶、青茶和红茶的道工序。依茶类不同对萎凋程度的要求也不同。萎凋是制白茶的重要工序,要求萎凋程度重;其次是红茶,再次青茶。

鲜叶在通常的气候条件下,薄薄摊开,开始一段时间里,以水分蒸发为主。随着时间的延长,鲜叶水分散失到了相当程度后,自体分解作用逐渐加强。水分的丧失与内质的变化,叶片面积萎缩,叶质由硬变软,叶色由鲜绿转变为暗绿,香味也相应地改变。如果叶色变红或显褐色,即为劣变。这个过程称为萎凋过程。有些绿茶由于种种原因不及现采现制,先厚堆摊放而后杀青,虽有些水分散失,但不属于萎凋工序。

萎凋过程,一方面是萎凋的物理变化,另一方面是萎凋的化学变化。这两种变化是相互联系,互相制约的。物理变化既能促进化学变化,又能抑制化学变化,甚至影响化学变化的产物。于是出现制茶品质的差异性。反之,化学变化亦影响物理变化的发展。两者之间的变化发展和相互的影响,是依温、湿度为主的客观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。要掌握萎凋适度符合制茶品质的要求,就要采取人工的合理的技术措施。

一、萎凋的物理变化

鲜叶水分的减少,是萎凋的物理变化的主要方面。萎凋过程如果气候不正常或人工控制不严密,水分蒸发的快慢也无一定。萎凋技术就是以人工控制水分蒸发变化。随着萎凋的进展,水分的减少,细胞失去膨胀状态,叶质变柔软,叶面积缩小。叶子越嫩,叶面积缩小比例越大。

萎凋叶水分的大量蒸发,是通过叶背气孔,一部分水分通过叶表皮蒸发。水分蒸发速度不仅受外界条件的影响,也受叶片本身结构的影响,嫩的芽叶比老的蒸发快。

叶梗的水分比叶片多,但梗的水分蒸发较慢,并有一部分是通过叶片蒸发的。整个芽叶萎凋20 h后,梗的水分为62 ,如果梗、叶分离后,在同一条件下萎凋,梗的水分为66

萎凋叶含水量的变化,是温度、摊叶厚度、时间、空气流通等一系列的萎凋技术条件所引起水分散失量标志。随着失水率增大,氨基酸一直呈上升趋势,但增加速度不快。香气变化趋势与氨基酸相同;多酚类化合物随含水量降低而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。失重率25%,附近有一低值。适当增加或继续减少水分都可减少多酚类化合物的转化量。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多,汤色黄,滋味醇。

二、萎凋的化学变化

化学萎凋随着物理萎凋而进展。叶细胞组织的脱水,引起蛋白质物理化学特性的改变,细胞膜透性加强,细胞器(线粒体、叶绿体、液泡体等有形体)的结构和功能改变,细胞水解,一些贮藏物质和部分结构物质,如淀粉、蔗糖、蛋白质、果胶以及少量的脂肪物质等,分解成简单物质。如在酶的催化作用下,淀粉分解成葡萄糖,双糖转化为单糖,蛋白质和多肽分解成氨基酸,原果胶分解成水溶性果胶和果胶酸。

蛋白质的变化和分解,加速了叶绿素的破坏。在萎凋过程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减少。正常的萎凋,减少量并不多,也没有出现红色。多酚类化合物减少,是由于酶促作用而氧化。在萎凋过程中也有部分分酯型儿茶多酚类水解,脱掉没食子酰基,变成简单的儿茶多酚类。

总之,萎凋过程,叶内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分解而含量减少,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增多。

化学变化大多数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,水分是化学反应的溶剂,也是酶化学反应的必需条件。前阶段失水促进自体分解,使干物质大量消耗;后阶段的迅速失水,反而抑制了自体分解。于是,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,控制温度、湿度、风量(单位时间的空气流通量)和摊叶厚度等技术条件调节物理变化的进程的同时,有效地掌握化学变化的进程。使干物质消耗减少,可溶性简单物质相对增多。如制青茶过程中灵活地应用晒青和晾青来控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,就是这个原理。

萎凋的化学变化,萎凋叶的色、香、味都与鲜叶大不相同。从制茶技术要求上说,萎凋的物理变化使叶质柔软,便于造形。白茶没有造形的要求,改变叶子的香味是主要目的。掌握萎凋的化学变化是制白茶的主要技术关键。有些绿茶经过摊放,引起轻萎凋作用,目的不是为了造形,而是使绿茶的香味向“醇化”发展。而制红茶的技术措施不仅要求物理变化适度、叶质柔软、容易造型,还要求有适度的化学变化,提供更多的可转化为红茶香味的有效物质。红茶时制作正是依靠了萎凋的化学变化,使得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;氨基酸和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物以及糖类相互作用,转化成具有愉快的花香味物质。

萎凋程度依各种茶类对萎凋的要求而定,各种茶类基本上以水分散失多少,作为萎凋的物理变化程度的指标。如红茶要求萎凋叶含水量60%左右,白茶30%左右,青茶68%-70%左右。

 三、萎凋的条件

萎凋首先要蒸发水分,而水分的蒸发速度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有密切关系。湿度低蒸发得快,湿度高蒸发得慢。萎凋叶水分蒸发的结果,造成叶子表面一层饱和层,如果湿度低,空气中能容纳的水蒸气多,叶面水蒸气很快扩散到空气中,叶面蒸气饱和状态就不存在,萎凋的物理变化就进行得快。空气中水蒸气是否饱和与空气的温度有密切关系。气温越高,吸收的水蒸气越多。

通风是萎凋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。特别是加温萎凋必须配合大量的通风量。流动的空气吹过萎凋叶层带走叶面的水蒸气,造成叶子周围低温的条件,加速叶子水分的蒸发,促进萎凋的进程。水分在气化时,要吸收热量(水的气化热大约每公斤为540kcal)。风量越大,水分蒸发越快,叶温下降越多,化学变化进展减慢。

温度是萎凋的主要条件,高不得超过40℃,一般是3035℃左右。温度高容易产生劣变。具体温度的掌握要依据鲜叶含水量、嫩度等而定。一般原则是“先高后低”。

温度引起化合物的变化,除氨基酸外,在2333℃时变化较小,而在3340℃时则变化较大,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特别敏感。酶促催化则取决于酶活化随温度变化的关系。当温度升高到33 以上, 随温度升高,主要化合物含量均急剧下降,不利于萎凋叶品质。

温度和风量与萎凋的理化变化密切相关,温度与化学变化的相关性大些,风量与物理变化的相关性大些。调节温度和风量,便可控制萎凋的理化变化的进展速度。掌握一定的时间,便可达到所需要萎凋程度。

萎凋时间长短的影响小些。时间是一切理化变化的必要条件。虽然不同化学反应与时间的关系可能不同,但反应需要时间。当温度、浓度等其他条件一定时,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呈指数形式变化。萎凋时间对理化变化的影响,又因温度、浓度等其他条件不同而异。相同时间而温度不同引起失重率不一样。温度相同,时间也相同,只因摊叶厚度不同,其失重率也不同。化学变化和品质的影响也是不同。

0

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2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