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艺文化 Tea . Culture

茶艺文化

您的位置:首 页 > 茶艺文化 > 茶叶百科 > 茶叶审评

茶叶审评
发布时间:2015-02-05   点击次数:1392次
 

茶叶审评

茶叶审评是指用感官鉴别茶叶的过程。即运用正常的视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的辨别能力,对茶叶产品的外形、汤色、香气、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,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。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茶叶审评的基本程序:

一、干看(干茶审评)

取样茶100150克(必须有代表性)置茶样盘中,摇盘数次,使粗大茶叶浮在上面,细碎末下沉,分成面张、腰档、下身三段,即上、中、下三段。

先看面张茶的大小、松紧、色泽的枯润、夹什物的多少以及面张茶所占比例;再看腰档茶的色泽、松紧、身骨轻重和所占的比例;后看下身茶的断碎程度、片末的多少。综合评定三段茶的比例是否匀称,一般以中段茶多为好,如中段茶太少,被称为“脱档”;如果下身茶太多、太细碎,则要割末,若净度不好,要簸拣。

同时,名优茶必须依各自的特殊工艺制作出独特的外形,审评时也要从美学观点来评定其欣赏价值的高低。

二、湿看(开汤审评)

开汤,俗称泡茶或沏茶,为湿看内质的重要步骤。开汤前应将审评杯碗洗净按号码排列在评茶台上。取样时一般红、绿、黄、白茶,称取茶样3克置于审评杯内(200毫升水容量的毛茶审评杯则用茶样4克),杯盖放在审评碗内,然后冲入沸滚适度的开水150毫升(正好齐杯口),立即计时,到5分钟即依次将茶汤倒入审评碗内。先嗅香气,快看汤色,再尝滋味,后评叶底。审评绿茶时,有时先看汤色再嗅香气。乌龙茶开汤审评,是用特别的有盖倒钟形杯(俗称茶瓯),容量为110毫升,冲泡前用沸水将杯碗冲洗烫热,置放茶样5克,沸水冲泡,须用杯盖刮去杯中水面浮沫,用开水冲去盖面浮沫,立即将杯盖盖好。至2分钟后,持盖闻香,倒出茶汤入碗,再冲泡3分钟嗅香后倒出茶汤。冲泡第三、第四次时各用5分钟,依次嗅香、倒出茶汤、观色、尝味、看叶底。

1、 嗅香气

香气依靠嗅觉辨别,故评茶前不能在室内抽烟、存放有异味的物品、涂抹化妆品和护肤品,以免干扰嗅觉。

嗅香时,应一手拿住已倒出茶汤的审茶杯,另一手微揭杯盖,让杯内香气从夹缝中集中透出,鼻子靠近杯沿深嗅一下,一般为3秒左右(时间过长则使嗅觉疲劳,失去灵敏性)。

嗅香时应热嗅、温嗅和冷嗅相结合进行。热嗅重点是辨别香气正常与否、香气类型及高低;有时因茶汤刚倒出,杯中热气很强烈,嗅觉神经受高温刺激,敏感性反而不高,故主要通过温嗅来辨别香气的优劣;冷嗅主要是辨别香气的持久程度。

如果同一茶类多只样茶一起审评,则以香气的类型、高低、持久程度以及有无异味而排出次序。

乌龙茶的嗅香气方法则与上述方法不同,要在茶汤未倒之前,先揭盖碗之盖,沿盖闻香:将杯盖竖起靠近鼻端,此时茶香随水汽蒸发从盖沿散发,用鼻深吸几次,辨别香气类型及高低。其持久性则从数次冲泡中每次嗅闻的减低程度而判别。

2、看汤色

汤色又称水色,俗称汤门或水碗。审评看汤色要及时,因为茶汤中的成分和空气接触后很容易发生变化,绿茶常先看汤色再嗅香气也是这个原因。

汤色易受光线、碗色、容量深浅、排列位置、沉淀物多少、冲泡时间长短的影响,故应注意操作,移位比较。用铜丝网将叶渣捞出,用茶匙在碗中打一圈,让沉淀物集中于碗底中央,再按汤色深浅、明暗、清浊等评定优劣。

3、尝滋味

滋味靠味觉来区别,茶叶的味感是由舌面上的味蕾接触到茶汤后,因茶叶中呈味物质的数量与组成比例不同,受到不同刺激的兴奋波由神经传导到中枢神经,经大脑综合分析后,产生不同的滋味感。

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对不同的滋味感受不一样,如舌尖易为甜味所兴奋,舌的两侧前部易感觉咸味,而两侧后部易感受酸味,舌心对鲜味敏感,近舌根部位易辨别苦味,所以尝味时,用瓷茶匙取茶汤一浅匙,吮入口中,嘴微张成一夹缝形,舌尖上翘顶上颚,向内吸气,使茶汤在舌的各部分打转,充分感受到茶中甜、酸、鲜、苦、涩五味。

尝味后一般不下咽,以免喝多了影响其他样茶的审评,如样茶的只数少,也可以咽下。用过的匙需用白开水漂洗后,再尝第二只样,以免相互影响。

茶汤入口的温度为50℃左右佳,太烫舌头麻木,太冷不易辨味,且原溶在热汤中的某些成分析出,而使滋味改变,影响结果。后,以浓淡、强弱、爽涩、鲜滞及纯异等评定优劣。

为了不影响味蕾的感觉,评茶前不宜吃葱蒜、糖果等物,并不可吸烟、喝酒。

4、评叶底

叶底指泡过的茶渣,从其老嫩、匀杂、整碎、色泽和是否开展来评定优劣。

评名茶叶底时一般将叶底倒入漂盘,加入清水,使叶底分散,一目了然;其他茶可以倒人叶底盘或杯盖中,先将叶底拌匀、铺开、揿平,凭手感知其柔软度和叶厚薄,以辨别采摘标准相同的原料老嫩,再看芽头和嫩叶含量,叶张的卷摊、光糙、色泽、亮度、芽叶均匀和整碎度、净度等。

    感观审评是需要实践经验的一种技能,初学者需用心练习,不断提高感觉的灵敏度,加深对每一种特征的色、香、味、形的记忆,逐步练就高超的审评技能。
0

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2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