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艺文化 Tea . Culture
黑茶加工原理
黑茶是我国特产,是六大茶类之一。具有生产历史悠久,产区较广,品种多,产销量大,内产边销的特点。 黑茶产区主要分布在: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黑茶主销西藏、蒙古、新疆、甘肃、宁夏等高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,也有少量内销和外销。所以,习惯上称黑茶为边销茶(简称边茶)。
虽然黑茶的产区较广,各地的加工方法不尽相同,但基本工艺是一致的。黑茶加工主要包括:杀青——揉捻——渥堆——干燥四大工序,其中“渥堆”是形成黑茶品质风格的关键工序。它是在杀青破坏酶活性的基础上,在干燥前或干燥后进行长时间的堆渥,茶叶在湿热和微生物作用下,使多酚类化合物进行较深程度的氧化,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风格。
黑茶初加工所需原料较为粗老,于立夏前后采制一芽四、五叶新梢制成,叶大梗长,但毛茶香味纯和不涩,汤色橙黄。风味不同于绿茶,亦有别于黄茶,形成独具一格的品质。它有独特的加工技术和相应的基本理论。
一、黑茶的品质形成
1、色泽的形成
色泽是衡量黑毛茶内在品质的首要直观因子,它包括干茶色泽、汤色及叶底的色泽。据湖南农大研究,黑茶色泽是由鲜叶的色素及色素原物质,经过氧化、分解、转化、聚合而成。
2、香气品质的形成
黑毛茶的香气,据中国农科院茶科所及测定,主要由萜烯类、芳环醇类、围醛类、酚类、酸酯类及碳氢化合物、杂环化合物等组成。黑毛茶的香气成分近70种。
3、滋昧品质的形成
黑茶滋味仍然是以黄烷为主要组分的一种多味的综合体。醇中有涩、苦中有甜,有浓度但无刺激性,少粗青味,无木质味,通常称为“醇和微涩”。
二、渥堆实质
黑毛茶原料与粗绿茶相同,但滋味不同于绿茶,主要是在渥堆工序中形成的。在渥堆中,有氧供应又通气不良,这时茶多酚、色素物质等在湿热作用下,发生了急剧的变化。苦涩、浓强型滋味成分被氧化降解,醇和或纯和型的滋味成分增加。
在渥堆过程中,叶中的内含物质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。在水分、温度和氧的综合作用下,引起叶内物质的相互转化,特别是多酚类化合物的自动氧化,形成黑茶独有的品质。
而渥堆的实质有以下三种学说。
1、湿热作用学说:认为茶坯在渥堆前经过高温杀青,彻底破坏了酶的活性。渥堆中没有酶的作用,也不需要微生物的作用,茶坯在一定的水分、温度、氧气和适当筑紧的条件下,经长时间的堆积,内含物质沿着热化学反应途径发生复杂的变化。特别是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非酶性的自动氧化,促使黑茶品质的形成。
该学说用无菌实验得到证实。
2、酶作用学说:认为黑茶在渥堆过程中,引起内含物质发生变化是酶的活性所致。杀青可以大量破坏鲜叶中各种酶的活性,但黑茶杀青的时间短,投叶量多,酶的活性不可能遭受彻底的破坏,一旦叶温降低,残余酶迅速恢复活性,导致内含物质发生酶性变化,促使黑茶品质的形成。
3、微生物学说 认为黑茶在渥堆过程中,可以生长较多种类的真菌类微生物(如青霉菌、黑曲霉、青曲霉、黄曲霉、黑根足霉等),而这些真菌类的微生物具有氧化酶的特性,可以代替多酚氧化酶的作用,有效地引起多酚类物质的变化,促使黑茶品质的形成。
酶促作用和微生物作用两种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,即多酚类等内含物的变化是酶促作用的结果。但是,他们的酶源不同,前者是胞内酶,后者是胞外酶。
黑茶种类较多,产区制法的条件不尽相同。渥堆的实质,既不能排除残余酶的作用,也不能排除微生物的作用,形成黑茶特有品质可能是上述三种作用综合的结果。 三种作用互为条件,相互促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