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艺文化 Tea . Culture
绿茶加工之杀青
什么是杀青?
杀青是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,用高温破坏鲜叶组织的生物活性,使内含物沿着非酶促反应途经转化,促进绿茶品质的形成。
杀青的目的:
1、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,制止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,防止茶叶红变。
2、散失部分水分使叶质柔软,增强叶片的韧性和可塑性,便于探捻成条;散失部分低沸点的青臭气物质,让高沸点的芳香物的香气显露,增进茶香。
3、改变鲜叶内含化学成分的组成和性质,促进绿茶品质的形成。
影响杀青效果的主要技术因素:
温度、时间、叶量、鲜叶质量和炒制方法五个方面,各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。
杀青的必备原则:
1、高温杀青,先高后低。温度对酶的活性具有两重性,掌握“高温杀青,先高后低”的原则,既能迅速提高叶温,破坏酶活性,制止酶促反应,获得绿茶“清汤绿叶”的品质特征,又能适当控制叶温,使失水均匀,防止焦糊,保证杀青质量。
2、多透少闷,透闷结合。透炒能降低叶温,散失水汽和青气,控制水热作用对叶绿素的破坏,它对提高绿茶的内质和色泽有利。但透炒过度会造成水分散失过快,杀青不透不匀的现象。闷炒能提高叶温,减缓水分散失速度,增强水热作用,迅速破坏酶活性,能促进叶组织软化,防止叶片干焦,起到杀透杀匀的作用,便于做形。但闷炒过多叶色易黄变、青气不易散失,有损绿茶的色泽和内质。不同杀青阶段和不同鲜叶均要合理运用透闷技术。
3、嫩叶老杀,老叶嫩杀。所谓老杀,就是在杀青中使杀青叶失水较多,杀青的程度较重;但不能杀青过度,产生焦糊味。嫩叶和雨水叶宜用老杀技术。所谓嫩杀,就是杀青叶失水较少,杀青的程度较轻;但要杀透杀匀,不能有生叶、红梗现象。嫩叶和雨水叶宜老杀,粗老叶和含水量较低的鲜叶宜嫩杀,做到”嫩而不生,老而不焦”。
杀青的方式:
锅式杀青、瓶式杀青、滚筒连续杀青、槽式杀青、汽热杀青。
1、锅式杀青:采用锅式杀青机,摩仿手工杀青,制茶质量较好,造价低;但杀青不连续,产量低,操作麻烦,操作不当易产生烟焦味。
2、瓶式杀青:采用瓶式杀青机,杀青较均匀,操作较简便,造价低,一机多用;但杀青不连续,产量较低,叶色稍黄。
3、滚筒连续杀青:采用滚筒连续杀青杀青连续,产量高,操纵简便,质量稳定,造价较高。叶色略黄,易产生闷味,
4、槽式杀青:采用槽式杀青机,操纵简便,连续杀青,杀青质量好;但造价较高,锅易变形,需要经常调换,或因锅变形产生焦味。
5、汽热杀青:采用汽热杀青机,连续杀青,杀青质量好,操作较简便;汽热杀青机是21世纪的新产品,造价较高,多用于名优茶生产。
杀青程度的指标
水分指标、叶象特征、香气变化。
1、水分指标:
含水量: 由75%左右降到60%左右。减重率: 高级茶 40-45% 。中级茶 30-40%,低级茶 25-30%。
2、叶象特征:鲜绿-暗绿-黄绿-焦黄,以暗绿为适度。
3、香气变化:青气―青气浓―青气弱带芳香―芳香显露―焦香或水闷气―焦糊味,以青气消失,芳香显露为适度。
一般说来杀青完毕的绿毛茶的品质特征为:叶色暗绿,梗折不断,香气显露,青气消失,紧捏叶子成团,稍有弹性,无红梗红叶,烟焦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