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艺文化 Tea . Culture
梦回大唐之浮梁茶
by Alice Zhang
浮梁为人所熟知,大概是因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千古名作《琵琶行》:“老大嫁作商人妇,商人重利轻别离;前月浮梁买茶去,去来江口守空船”。
《琵琶行》中的“浮梁”是现在江西的景德镇,浮梁是当时东南的一个茶叶集散地。《元和郡县图志》载“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,税十五余万贯”。
陆羽《茶经》,在其“八之出”载:
山南
峡州,襄州,荆州,衡州,金州,梁州;
淮南
光州,义阳郡,舒州,寿州,蕲州,黄州;
浙西
湖州,常州,宣州,杭州,睦州,歙州,润州,苏州;
剑南
彭州,绵州,蜀州,邛州,雅州,泸州,眉州,汉州;
浙东
越州,明州,婺州,台州;
黔中
思州,播州,费州,夷州;
江南
鄂州,袁州,吉州;
岭南
福州,建州,韶州,象州。
唐代的浮梁从整个茶区来说,居于长江下游的浙西。浮梁出茶,并不是指浮梁一邑所产的茶,而是包括浮梁周围的皖南、浙西甚至闽北一带的茶叶在内。
刘津《婺源诸县都制置新城记》载:“大和中,以婺源、浮梁、祁门、德兴四县茶货实多,兵甲且众,甚殷户口,素是奥区;其次乐平、千越,悉出厥利,总而笼榷,少助时用,于时辖此一方,隶彼四邑,乃升婺源为郡置,兵刑课税,属而理之。”大和是唐文宗李昂的年号。不只浮梁销售的茶叶,就是后来为课征茶税而设立的婺源郡,也都是“隶彼四邑”;茶货和税利,来自附近的四面八方。
唐代浮梁周围的茶叶生产非常兴盛,祁门周围,千里之内,各地种茶,山无遗土,业者七八。咸通三年(公元862年)张途的《祁门县新修閶溪记》载:祁门,“山多而田少,水清而地沃,山且植茗,高下无遗土,千里之内,业于茶者七八矣。由是给衣食,供赋役,悉恃此。祁之茗,色黄而香,贾客咸议愈于诸方,每岁二三月,赍银缗缯素求市将货他郡者,摩肩接迹而至。”
浮梁周围生产的茶叶,主要是商品茶,是进行大宗交易的茶叶。杨华《膳夫经手录》记录了唐代宣宗时我国茶叶产销的情况,其中便记载了“浮梁茶”。 浮梁茶的辉煌,见证了大唐茶业的兴盛,也标志着此时我国茶业中心,转移到了长江的中游和下游。